close

台大新聞研究所盧昱瑩:中高齡失業悲歌

f_4774598_1.jpg   

 
文/盧昱瑩(台大新聞研究所)

中高齡失業潮


50歲=失業?


路邊高朋滿座的小吃攤,五十七歲的黃先生忙碌的在一桌桌的客人中穿梭。略為泛紅的臉上,透露著辛酸。五年前還在化學原料工廠當生產線班長的他,因為工廠縮編的關係遭到雇主遣散,五年下來,賣過鍋貼、當過大樓管理員,現在在朋友開的小吃攤幫忙招呼客人。縱然這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但對於黃先生來說,沒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還是有些遺憾。


根據勞委會的統計資料,像黃先生這樣年齡介於四十五歲與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失業勞工,至去年11月為止約有七萬六千人,倘若加上隱藏性的失業人口,人數初估超過十五萬人。人到中年,應該處於事業的巔峰,但是現在許多人發現,當來到中高齡之後,面臨的竟是「失業」。中高齡勞工,尤其是男性,通常是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當他們在四、五十歲的年紀丟了飯碗,對家庭經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台灣社會逐漸走向高齡化,使得中高齡勞工人數漸增。但在中高齡勞工人數增加,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樣成長的情況下,中高齡失業比率因此快速成長。去年九月份的《遠見雜誌》便指出,國內中高齡失業問題,從1996年起急速惡化,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勞工,從佔總失業人口比率的7%,持續攀升到去年六月的21%,等於每五個失業人口中,就有一個是中高齡勞工。


中年失業慌


台灣法律網勞資關係專欄主筆楊惠娣在她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台灣產業的升級,使得台灣大部分的製造業西移到大陸,造成許多中高齡者因此失業。一方面是因為原來從事的行業沒落,一方面也因為勞工本身原有的技能無法勝任新的工作;同時,許多雇主不願意僱用中高齡勞工,因此限制了中高齡勞工失業後的再就業機會。


「老闆不要你嘛!」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直指,雇主會有千百個理由告訴你你不適合這份工作,像是技能不足、應對態度不佳;然而

蕭忠漢表示,就像丈夫要和妻子離婚一樣,每個理由都構成離婚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只有丈夫知道。

有不少中高齡失業勞工因為失去工作,開始對人生失去信心,也對社會和政府絕望。五十二歲的張先生,本來在建築業當紅時相當有名氣,但因為經濟不景氣,建築業聲勢下滑,弄得他血本無歸。兒女的學費繳不出來,他在家中的地位更是一厥不振,每每想到人生淪落至此,「真的想跳樓自殺。」

年齡歧視為主因

一般人多認為,中高齡失業勞工在二度就業時,應該要放下身段,畢竟年歲已大,要求與青壯年同等條件的工作,實在不易。然而,蕭忠漢卻反問「為什麼中高齡失業勞工一定要屈就?」「為什麼他們的薪水一定要低?」他以每逢颱風桃園就缺水為例,這些無水可用的桃園人,怎麼沒人問他們為什麼不搬家?


蕭忠漢認為,中高齡勞工不是沒有放下身段,有不少幹過白領工作的中高齡失業勞工,甘願為了一口飯吃而委身於藍領的工作。但他不認為「沒有屈就」是錯的,「要尊重中高齡勞工的工作權,而不是要他放下身段便可以解決,不屈就的結果就是沒有工作可做。」


究其原因,中高齡勞工失業或是要再度就業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年齡歧視」的問題。「雇主對於年齡的偏見,的確使得中高齡勞工就業產生困難。」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說到,就算政府制定有關禁止年齡歧視的法規也無法改善這樣的狀況,因為就連關懷中高齡勞工權益的美國,它行之有年的「年齡歧視法」也成效不彰。成之約認為,「問題還是在雇主觀念的僵滯。」


成之約指出,許多國家都存在年齡歧視法,但幾乎效果不佳,只能靠教育雇主的觀念來改變這樣的生態。「畢竟未來社會走向少子化、高齡化,雇主應該要知道這一點,否則以後將很難找得到符合他們標準的勞工。」


政府政策失焦?
玲瑯滿目的施政方針

政府為了解決中高齡勞工的失業問題,已開辦不少措施。首先,運用政府預算雇用中高齡失業者的「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篩選適合的中高齡求職者參與政府各部會提供的就業機會,不過現在卻已停辦。


2002年行政院勞委會推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除了與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合作,還結合企業單位開發工作機會,以建構更多元的就業管道;另外,勞委會職訓局也提供不少職業訓練給失業的勞工,並給予失業者生活津貼。


這些目不暇給的施政措施,究竟有沒有效用?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認為,政府的各項政策對於中高齡失業勞工多少有所助益,不過,這些都不是治本的方法。例如職業訓練的效果就不大,「因為它提供的訓練時間太短,輔導過程也有不少缺失,最大問題是做得不夠深入。」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也說到:「職訓不代表找得到工作。」四十八歲的洪先生,雖然已經接受職訓局開辦為期兩個月的辦公室電腦軟體訓練課程,但從受訓結束到現在,就業服務站還是無法替他找到合適的工作。曾在就業服務站工作的劉小姐便指出,就業服務站提供中高齡失業者的媒合工作多為清潔工、體力工或是保全,但如果中高齡失業勞工不想做這方面的工作,她無奈表示,「那真的沒工作可以做了。」


提升需求才有未來


政府不但提供中高齡失業勞工救助,也針對雇主提出獎勵政策,即「僱用獎助津貼」。根據獎助津貼,雇主僱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或指定單位所推介符合資格之人員,連續僱用達六個月以上,可申請僱用獎助津貼,津貼按受僱勞工人數,每人每月發給新台幣五千元,最長以十二個月為限。



但根據某家網路人力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僅一成七的企業表示獎勵措施會影響其僱用意願,而有五成三的企業雇主堅定的表示其是否僱用中高齡失業者的意願不會受到政策影響。「僱用獎助津貼提供的金額太少、提供時間太短,是影響雇主不雇用中高齡失業者的一大原因。」成之約直言。



「重點在於需求問題的解決。」成之約指陳,政府應該把中高齡失業問題當作國家的重要工程來運作,提高以雇主為主的需求面,擴大中高齡的就業機會。蕭忠漢也表示,政府應該和雇主對談,想出對策來提升雇主僱用中高齡者的意願,只有擴大需求面才能改善目前供過於求的現象。「目前只能期待政府了。」蕭忠漢語重心長地說。



中高齡求生之道



中高齡失業了該怎麼辦?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認為,失業要再度就業很困難,尤其是中高齡勞工,面對職場上的不友善,就業的道路實在很窄。


中高齡失業勞工當面臨失業時,經濟壓力、社會壓力造成心理不安,「中年危機」因而產生,尤甚者還會帶著全家大小共赴黃泉。有鑑於此,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發行了一本中高齡勞工的求生手冊,希望藉此幫助中高齡失業勞工,避免他們走上絕路。


《中高齡求生手冊─職場篇》是一本務實的教戰手冊,內容以工具書為編輯重點,書中的訪談對象除了學者專家之外,就是一般的小市民。因為聯盟認為絕大多數的中高齡勞工都是平凡的人物,若是邀請名人、大人物漫談成功的經過,會給人不切實際的空想。


此書一共分六部份,從勞工的在職階段開始寫起,針對還在職的中高齡勞工說明該如何增強其職場競爭力;接下來的部份,就已失業的中高齡勞工所觸及的再就業問題做探討,除了提供經濟上開源節流辦法,也闡述心理壓力該如何調適。接著,討論重返職場的中高齡勞工該如何適應新環境;以及編輯法令中關於中高齡勞工的權益保障條文。

中高齡勞工就業環境困難,不僅在職場上碰到年齡歧視,政府大量引入外勞,也對本國勞工產生排擠效應,加上政府的政策緩不濟急,無法對症下藥,蕭忠漢嘆口氣道:「現在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食安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